PCB負片(PCB Negative)
PCB負片 圖
新客戶請點擊右上注冊
正片就是平常用在頂層和地層的的走線方法,既走線的地方是銅線,用Polygon Pour進行大塊敷銅填充。PCB負片正好相反,既默認敷銅,走線的地方是分割線,也就是生成一個負片之后整一層就已經被敷銅了,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割敷銅,再設置分割后的敷銅的網絡。在PROTEL之前的版本,是用Split來分割,現在用的版本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中直接用Line,快捷鍵PL,來分割,分割線不宜太細,用30mil。要分割敷銅時,只要用LINE畫一個封閉的多邊形框,在雙擊框內敷銅設置網絡。
正負片都可以用于內電層,正片通過走線和敷銅也可以實現。PCB負片的好處在于默認大塊敷銅填充,在添加過孔,改變敷銅大小等等操作都不需要重新Rebuild,這樣省去了PROTEL重新敷銅計算的時間。中間層用于電源層和GND層時候,層面上大多是大塊敷銅,這樣用PCB負片的優勢就很明顯。
PCB負片沒有去死銅選項,有死銅時檢查會報未連線的錯誤,可用Polygon Pour Cutout逐個清除死銅在原來的銅箔板上先全部加鍍一層厚銅,然后才有所選擇的進行保留或去除,此為減成法。相反,在銅箔上將需要保留的線路位置在圖形轉移工序后顯露出來,用來進行有所選擇的加厚鍍銅錫,此為正片流程法。
PCB負片設計熱焊盤這些散熱部分較容易。簡單一點說,正片是指生產線路板的過程中,菲林透明的地方為空白,不透明的地方為線路,PCB負片就是畫線的地方沒有銅皮,沒畫的反而有。
目錄
1 如何從制程判斷PCB負片,正片
PCB負片:即tenting制程,使用的藥液為酸性蝕刻。
PCB負片是因為底片制作出來后,需要的線路或銅面是透明的,而不要的部份則為黑色。經過線路制程曝光后,透明部份因干膜阻劑受光照而起化學作用硬化,接下來的顯影制程會把沒有硬化的干膜沖掉,于是在蝕刻制程中僅咬蝕干膜沖掉部份的銅箔/底片黑色的部份,而保留干膜未被沖掉的線路/底片透明的部份-->下制程
線路板的正片:即pattern制程,使用的藥液為堿性蝕刻。
正片若以底片來看,需要的線路或銅面是黑色,而不要部份則為透明。同樣經過線路制程曝光后,透明部份因干膜阻劑受光照而起化學作用硬化,接下來的顯影制程會把沒有硬化的干膜沖掉。接著是鍍錫鉛的制程,把錫鉛鍍在前一制程/顯影干膜沖掉的銅面上,去膜的動作(去除因光照而硬化的干膜),而在下一制程蝕刻中,用堿性藥水咬掉沒有錫鉛保護的銅箔/底片透明的部份,剩下的就是我們要的線路(底片黑色的部份)-->下制程
2 PCB負片的缺點主要在三個方面
1、PCB負片需要掩孔蝕刻,對孔環的大小有要求;
2、PCB負片干膜附著力有限,對線寬<4mil容易甩膜;
3、殘銅大,電鍍成本就會爆增
3 PCB負片,正片工藝比較
正片工藝:(雙面板)開料-鉆孔-PTH(一次電鍍/加厚銅)-線路-二銅(圖形電鍍)-SES線(退膜-蝕刻-退錫)
負片工藝:(雙面板)開料-鉆孔-PTH(一次電鍍/加厚銅)-線路(不經過二銅圖形電鍍)-DES線(蝕刻-退膜)
也就是PCB負片不走圖電,工藝相對簡單。
4 如何從多層板的GERBER資料,看出線路是正片還是PCB負片?
用cam 350 導入,簡單點說,如果可以看出走線的是正片,如果看到的是一片黑的,中間是一些鉆孔的點點的就是PCB負片。
5 cadence正片與PCB負片解釋
正片和PCB負片只是指一個層的兩種不同的顯示效果。無論這一層是設置正片還是PCB負片,做出來的PCB板是一樣的。只是在cadence處理的過程中,數據量,DRC檢測,軟件的處理過程不同。
也就是一個事物的兩種表達方式。正片就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,看到布線就是布線,真實存在。
PCB負片就是你看到什么不是什么,看到的是需要腐蝕掉的銅皮。
正片的優點是如果移動元件或者過孔需要重新鋪銅,有較全面的DRC校驗。
PCB負片的優點是移動元件或者過孔不需要重新鋪銅,自動更新鋪銅,沒有全面的DRC校驗。
采用正片生成的PCB文件大,而采用PCB負片生成的PCB文件小。